顶点小说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135章 取胜之道

第135章 取胜之道


种业周刊本期关于玉米种子的内容除了徐小雪提供的素材外,还有很多更详细的资料。

    比如农业部公布的,上年度玉米种子种植面积排名,市场占有率排名等等。

    而这一榜单上,

    郑单958,遥遥领先,种植面积占有率接近20%,且今年预测其将增长到30%。

    排第二、三的只有可怜的5%左右,天玉1号和先玉335则是没有在这一榜单上。

    但在价格榜单上,二者却是摇摇领先,荡起一片风波。

    某省,农科院。

    一阵嗤笑从办公室传出来。

    “哈,真是卧龙凤雏啊!”

    “先玉335是先锋公司的产品,有外资背景卖得贵也就算了,天禾种业哪来的底气定那么高的价格。”

    “70元/公斤,他怎么不直接去抢钱呢?”

    “如果这价格还能大卖,抢钱也没有他轻松。”

    “有这价格,何须大卖,只要能推广三四十万亩,有个百万公斤的销量,那利润就了不得了嘞。”

    在众人热议时,一名研究员冷不丁的说了句。

    “天禾1号年前的订单就不只百万公斤了吧。”

    气氛冷了下来,良久,才有人问道:“老王,你从哪得知的消息,莫不是被诓骗了吧。”

    “去市场上看看就知道了,天禾的种子经销提前启动了,农民也挺愿意提前签单。”

    ……

    九泉,沙洲种业。

    准确的说是沙洲-先锋种业。

    谢方林依然是分公司的总经理,他也看到了种业周刊的报道。

    前几年沙洲的经营十分的压抑,说它不大吧,他又是西北玉米种业的领头羊,在河西走廊掌握了几十万亩优质玉米制种基地。

    说他大吧,却只有区域性的小品种,困居一地。

    直到先锋集团入局后,沙洲才算是有了全国性的大品种。

    先玉335,

    就是他们的杀手锏。

    看着榜首的郑单958,谢方林对德农公司充满了艳羡,一个好的品种可以支撑6-10年。

    先玉335虽然比郑单958更具有优势,但制种产量还没上来。

    还得加大推广。

    随后他又看了看天玉1号。

    去年,天禾生产了60万斤天玉1号玉米种子,让他如鲠在喉,警惕了起来。

    但随后仔细一想,60万斤种子,推广面积最多就六七万亩吧。

    连沙洲的牙缝都赶不上,

    今年更是大幅提价,

    每公斤70元?就这么想压沙洲种业一头?

    先玉335敢卖高价,一是因为有独特的品种特性,二是产量少。

    天玉1号今年的制种产量大幅增加了吧!

    还敢卖高价,要是库存积压可就有好戏看了。

    ……

    种业周刊的文章在天禾种业没有引起任何涟漪。

    除了严群和郭阳会偶尔看看,天禾的生产技术团队一忙心思的扑在了工作上。

    在黑省,在蒙省……

    天禾的技术团队散落在了全国播种面积最大的几个省区。

    郭阳到了五原,

    原本是想看看盐碱地改良项目的,自然能量积累的速度近来慢了点。

    但恰好,天禾种业在五原要举办一场种子展销会,他便调整了行程。

    时间进入3月的尾巴。

    但五原的玉米播种时间通常在4月下旬,天禾的经销提前了。

    示范田里,技术人员还在准备着,就有农民不耐烦了,这些人是被乡邻拉着来的。

    “干嘛要换品种,郑单958不好吗,上午收了麦子,下午就把玉米种上了,连肥也下了,多省事。”

    “是啊,种子一播,就等收获了,其余时间就出去打工,一个月2000元不香吗?”

    去年试种过,有过体会经历的人也不少。

    “等着就是了,还能坑你不成,这里头门道多着呢,以后你有了发财的地儿,也得多想想我,别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豁牙子,玉米1亩地千把斤,全卖掉也就千把块钱,扒扒成本,就落几百块钱,发啥财。”

    豁牙子也不恼,同村的李大嘴帮过他几次忙,两人关系好。

    他这辈子从未出过县城,没啥见识,但常年在地里刨食,对地里的变化比别人敏感。

    去年,天禾在这里相中了一块田,选做了试验田,种玉米新品种,也向村民推销了种子。

    70元每公斤的价格过于昂贵,亩产3000斤听着也像在吹牛。

    但包括豁牙子在内,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尝试。

    买了种后,

    之后的一年里,豁牙子经历了场完全不同的种植体验。

    天玉的示范田里,现场会就没停过,从播种现场会,田间管理现场会,收获现场会。

    每项措施都是一环套一环。

    全程跟着学就是了。

    收获自然也是极其喜人的。

    豁牙子说:“天玉1号每亩能多挣六七百呢。”

    李大嘴笑道:“豁牙子,这还没到晚上,咋就开始说醉话了,多挣六七百?是总共挣六七百吧!”

    “别不信,伱看看我这豁子,去年地里挣了钱,就去县城补好了。”

    “还真是,补了好啊,不然,人家亲嘴,还当是含了奶头。不过,豁牙子叫习惯了,怕是改不了口。”

    “叫吧,叫吧,叫啥都成,别叫爹就行。”

    人群中,议论声不停。

    有农民不耐烦了,但随着示范田围着的人越来越多,自然是不愿意走了。

    又过了会儿。

    技术人员才把现场布置好。

    随后便是一通详细的技术介绍,不少农户皱起了眉头。

    天禾似乎又把栽培模式搞复杂了,但好像又感觉哪里不对。

    直到……

    “一粒种子一棵苗,天玉1号种子发芽率在98%以上,整齐均匀,一播全苗,无需间苗。”

    “示范田共50亩,每个环节都举行了现场会,经过测产,去年的平均亩产量达到了3066斤。”

    “不少人去年都全程来看过,种植模式和成效都清楚,也有人跟着做了,产量应该也很喜人。”

    全场哗然。

    李大嘴撇撇嘴,示范田?

    高声说道:“都知道种子公司示范田的产量高,又有几个农民能种出来。”

    “是啊,现在玉米能产1000斤都算高产了。”

    “我去年产了有九百来斤。”

    “3000斤,晚上枕头垫高点,梦里啥都有。”

    技术人员说:“你可以问问,不少人去年都全程来看过,种植模式、成效都清楚,也有人跟着做了,产量应该也还可以。”

    “有没有出来说说啊?”

    没多久,就有脸熟的庄稼汉子应和道:“我去年照着天禾的方法做了,亩产有2100多斤。”

    “我,去年也产了2000斤。”

    “2100斤。”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现身说法,很多人不淡定了。

    “我去年种的郑单958,啥也没管,产了800多斤。”

    “我产了800多斤。”

    “去年遭了倒春寒,很多玉米都减产了。”

    人群中,郭阳笑了笑。

    这就是郑单958的劣势了。

    正常来说,郑单958亩产在1000-1500斤左右,也具有亩产1800斤的潜力。

    但一旦遇到特殊的自然灾害,就会出现明显减产。

    李大嘴估摸了下自家玉米的产量,也没超过1000斤,悄声问道:“豁牙子,你产了多少?”

    豁牙子嘿嘿的笑了起来。

    “产了2300多斤。”

    (本章完)


  https://123vxw.cc/html/98977/98977406/111109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123vxw.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123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