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四合院:开局捅娄子 > 第532章 在电和油之中,许大茂选择了躺

第532章 在电和油之中,许大茂选择了躺


第532章  在电和油之中,许大茂选择了躺

        许大茂收到了罗永信换来的粮食。

        个人买卖粮食是投机倒把。

        企业收购计划外的粮食,那个叫有本事。

        你采购科厉害同样也可以。

        周平说过窑厂早就已经做好准备,挖井的进程延期,但许大茂依旧让窑厂火力全开。

        甚至还要再开个两个分厂,昼夜不停的开始烧砖。

        “这砖,可是发展建设的基石,村里都是三间大瓦房,城里都是高楼大厦才行,唯一的坏处就是需要用到大量的土……”

        周平也是含泪点头,这都是许大茂给他描绘的蓝图。

        他在这里都干不了那么久。

        第一批红砖已经运到槐树公社,因为那边已经放不下了,车已经开始陆续运输。

        合村并队各个公社的计划已经都交到了许大茂这里。

        建学校,建一个大一点的招待所,甚至是把这些砖铺在路上。

        说起来最大的成本就是运输。

        根据人口,不少人两天都熬白了头发。

        田里的收获算是自己,粮食收完之后,在开耕之前,重新分配。

        而到了现在,田里基本上已经空了,已经在打麦场开始给小麦脱粒了。

        相反还会非常配合。

        “先进啊,你要来的建筑队什么时候过来?”

        以前只能用牛车拉,陶先进搞来的运输车队,才是盘活整個西平地区的关键。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砖扎路。

        不能耽误收成,不能耕地,只能各地根据人口划分,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近十年内已经分了两次地,干起来没有那么困难,也没有多大的阻力。

        这些很快就要投入使用。

        更准确的来说,是换点种子。

        具体怎么搞,都交给了卢社长。

        陶先进找的建筑队也过来了,没有工资,只需要提供吃饭就行,第一件事,就是让这些人把街上的红砖都用掉。

        现在槐树公社整条街,一排排都是卡车和汽车,一摞一堆的都是红砖。

        人少地多,怎么能不开心呢?

        许大茂弄来这批粮食确实违规,但是现在许大茂也顾不得多少了,此时他已经把电话打到了农业科学研究院,没别的意思,就是找袁青山换点粮食。

        “就这两天,你说的粮食都到了,我这里也肯定不会掉链子。”

        就是把砖横着扎放在路上,这也是时代的特色。

        这个时候最害怕的就是下雨。

        都说七月的天,小孩的脸,说哭就哭,说下雨就下雨。

        每一次下雨,为了打麦场的粮食,那都是要豁出去干。

        这几天一点下雨的迹象都没有,这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

        干旱干旱,多灾多难。

        这一年没有下过大雨,收成本来就减产了五成,而现在再不下雨,就算是他要来了玉米大豆种子,没没法种,除非是把井都打好。

        许大茂带着一群人又去了田间地头,此时田里已经没有了什么人,唯有一些小孩子跑来跑去的捡麦穗。

        弯腰从地面抓了一块土,在手里轻轻碾压,就碎成了灰。

        土地板结、结块、开裂。

        <div  class="contentadv">        “你们看,这地种粮食还能有收成吗?”

        许大茂从张唯之手里接过了铁锹,太阳炙烤的大地,地下二十厘米感受不到潮湿,只能感觉到热气腾腾。

        之前小麦还在田里的时候,根茎还能固土保湿,现在只剩下一层麦茬。

        许大茂本来的打算是为了产量提高,就多耕一遍,平常按照老法子,麦茬地种玉米大豆,不需要再耕地,直接播种就行。

        现在这明显不行。

        “这地里没熵,根本没法种,种的浅,这热气一烘,种子绝对要腐烂,现在要下雨才好。”

        周平这位领导对农事懂的还挺多。

        所谓地里的‘熵’,可以理解为‘播种条件’,有熵就适宜播种,没熵就不适宜。

        也可以理解为土地有没有‘营养’,更科学的解释是土地中的微生物熵。

        这热气腾腾,什么微生物群都活不了。

        “打麦场脱粒已经差不多了,铁锹也都送到了手里,脱产队人手一把铁锹,现在通知下去,让他们按照规划好的地点开始挖井。”

        在这片中原大地上,挖井从来不需要找地下水脉。

        只要挖的深,总能挖出水来。

        只有海拔高的山区,才需要找地下水脉打井。

        中原地区就算是遇到了干旱之年,只要有口井,也不至于闹饥荒,自古以来,中原的饥荒都是属于被胁迫,属于被抢,原本勉强度日的粮食被抢了怎么办?最后只能加入逃荒大军。

        搁在前朝,都是雇农佃户,种的粮食还不够交给地主,那自然更容易闹饥荒没得吃。

        为啥一闹起来就是先打地主?

        唯人祸耳。

        挖井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取水。

        想要依靠人力浇地,那根本就不现实,弄一小块地还行,这也是旱灾饿不死人的原因,因为地下有水,但是取水困难,只能维护一小部分,大部分的田地当然是听天命。

        而现在只有两个办法,第一是通电,用电机取水浇地。

        但这里不是四九城,就算是槐树公社,唯一的那点电量也只够照明,至于大队和乡下?

        根本就没有通电。

        第二个办法,那就是拖拉机,用拖拉机带动抽水泵,功率大,唯一的消耗就是柴油。

        在一个大队没有几头牛的年代,搞拖拉机?

        那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虽然已经能制造拖拉机,问题是这才几年,产量根本上不去。

        许大茂算过一笔账,想要浇地,一个大队一个拖拉机根本就不够,想要在半个月内浇完,要乘以十。

        这整个西平地区想要在半月之内把田地浇一遍,保底要2万辆拖拉机。

        这背后需要2万名司机,后勤,运输,柴油,水管……

        许大茂已经没办法再继续算下去了,干脆躺平。

        现在整个国家现存的拖拉机,经过5年的发展制作,无论是四轮、履带还是手扶拖拉机,都加在一起存量都没有两万台。

        所以许大茂在电机和拖拉机之间,选择了第三种办法。

        那就是躺平。

        前面两种无论是从哪个方面和角度去看,都受限于当前的工业,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许大茂能做的就是多挖几口水井。

        愿意多打水浇地的最起码不缺地下水。


  https://123vxw.cc/html/35360/35360357/1144290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123vxw.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123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