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章 漫威
第二天,徐良又来到了伯班克。
不过这次他没去环球,而是来到了漫威。
他收购漫威后,为了集中旗下企业的拍摄资源,就把漫威总部从纽约迁到了洛杉矶伯班克。
洛杉矶作为纽约之外,全美唯二的超级大都市,搬迁倒也没遇到太大的阻碍。
“BOSS。”
“哈哈,凯文,你应该好好去健身房锻炼一下了。”
简单拥抱了一下后,徐良笑道。
“我也想,但公司最近的事情太多了,尤其今年和明年对我们格外关键,我不敢有丝毫放松。”
徐良笑着点了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
“走,进去说。”
两人迈步进入大厦。
比起纽约那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
漫威在伯班克的新总部,在徐良的要求下,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是办公区,另一部分则是专门向影迷们开放的游乐园区。
办公区就不说了。
游乐园区内,每一个电影的超级英雄都有自己专门的展厅,包括经典建筑、武器,全尺寸塑像,各种手办和周边产品等等。
满足游客们打卡拍照的愿望。
当然,销售影视周边产品创收,增加用户粘度,提升IP价值,才是这部分园区的真正目的。
整个漫威伯班克新总部占地21英亩,有足够的空间去不断扩展。
进入办公区。
两侧墙壁上贴着已经上映的超级英雄电影剧照。
04年钢铁侠,05年鹰眼,06年美国队长和钢铁侠2。
07年雷神和黑寡妇。
今年则是《绿巨人2》和《鹰眼2》。
来到办公室坐下后。
“《鹰眼2》的宣发怎么样了?”徐良问道。
“这个月25号正式开始,1500万美元的宣发预算,由环球影业、环球国际、维旺迪国际、万代艾回、嘉华国际全面负责。
如果上映后,表现不错的话,我们会继续追加宣发预算。”
‘鹰眼’不同于钢铁侠。
第一部鹰眼的制作成本在5000万美元左右,只是一部中等成本的制作。
好在质量不错,全美票房1.64亿美元。
再加上全球票房,看看超过2.5亿美元。
虽然算不上大赚,但也赚钱了。
所以,第二部的制作费增加到了8000万美元。
如果算上宣发,也勉强算是亿元大制作了。
“《绿巨人2》呢?”
比起‘鹰眼2’,‘绿巨人2’才是今年漫威的重头戏。
“迈克尔那边正在做后期,预计圣诞节正式上映。”
有了记忆中的教训,《绿巨人2》没有选李安当导演,普通人喜欢的是‘王者归来’的爽文剧情。
不是有了超能力后还要东躲西藏,剖析人性,摆脱超能力回归正常生活的哲学调调。
所以,漫威果断选择了‘爆炸贝’当导演。
要的就是大场面。
爆炸贝也不负期望,直接把‘绿巨人2’的制作费轰到了1.3亿美元。
“明年将要拍摄的‘美国队长2’和‘复仇者联盟’已经开始前期筹备。
‘美队2’现在已经开始选角,预计6月份正式开拍,明年5月份上映。
复仇者联盟9月份开拍,明年圣诞节上映。
‘美队2’的导演仍然是罗素兄弟。
‘复仇者联盟’的导演是乔斯·韦登。”凯文·费奇道。
说着,他把两部电影主要的演员表递了过来。
其实没必要。
凡是出演漫威主要角色的演员都跟公司签了十部片约。
再加上出演这些超级英雄的人选都是徐良指定,所以看不看都无所谓。
简单浏览一下就放到了一边。
“公司今年一季度的财报做出来了吗?”
“已经做出来了,目前还在进行最后的审计,没问题的话就给您发过去。”
“给我看看你们做好的。”
徐良道。
“您稍等。”
凯文·费奇很快把草稿版拿了过来。
徐良接过来翻了翻。
提起漫威的收入结构,就不得不提漫威几次被卖的经历。
漫威第一次易主是1968年。
卡登斯集团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从马丁.古德曼手中收购了漫威。
1972年马丁.古德曼退休,斯坦.李成为董事长。
漫威创始人马丁.古德曼退休,斯坦.李不再担任主编辑一职,接任成为漫威的发行人和董事长。
1970年代中后期一系列漫威超级英雄电视剧推出。
1970年代,彩色电视在美国开始普及,看电视成为大众最主要的娱乐消遣方式。
环球公司买下了数个漫威漫画的版权,联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了《无敌浩克》《蜘蛛侠》等一系列超级英雄电视剧。
漫威超级英雄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带动了漫画的销量。
再加上直销模式的兴起,漫威的营收不断增长。
但就在1986年漫威第二次易主。
其“新世界影业”以4600万美元收购。
他们想把漫威的角色搬上银幕。
他们的老板相信,收购漫威能让新世界影业转型成“小型的迪士尼”。
可惜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新世界电影公司在86年的黑色星期一股市崩盘的环境中负债累累。
短短两年后,1989年初,漫威再次易主。
新世界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把它卖给了露华浓的董事长佩雷尔曼,一个曾经出价40亿美元买下吉列剃须刀的男人。
比起经营漫画,罗纳德.佩雷条曼更关心地是如何通过资本操作,让漫威赚更多的钱。
1990年,漫威漫画的销售额超过7000万美元,还有1100万美元的许可权收入,年利润540万美元。
在这种背景下,漫威于1991年上市。
跟很多上市公司一样,上市后漫威开始疯狂扩张。
大量收购卡片公司、玩具公司与其他漫画出版公司,围绕漫威的超级IP开发周边产业。
很快,卡片业务、玩具业务、贴纸业务都各自占比公司总业务的20%以上,漫画业务的占比仅为18%左右。
这种重视商业超过原创业务的公司发展模式,让不少优秀的漫画创作者,如吉姆.李、麦法兰纷纷出走,自立门户。
虽然这时候漫威的股价还在不断增长,但却削弱了自己最核心的造血能力。
1993年,漫威的发展进入了巅峰。
其与玩具公司ToyBiz达成入股协议,“漫威影业”的前身“漫威电影”正式成立,ToyBiz的阿维.阿拉德被任命为漫威电影的CEO。
1996年,漫威影业以子公司的形式成立。
这一系列的并购和入股,直接导致漫威坐拥8.29亿美元的营收,却亏损4800万美元,债务规模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亿美元。
雪上加霜的是,漫威核心业务漫画产业在电子游戏和互联网崛起中备受打击。
漫威走到了破产边缘。
佩雷尔曼直接宣布漫威破产重整。
与此同时,漫威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第一批裁掉了4275人,在仅剩的345人里,第二批又裁掉了1/3,只剩下200多人。
最低谷的时期,编辑数量锐减到只剩6人,大量漫画停刊,公司几近瘫痪。
1996年第四季度,漫威公布的亏损金额,超过4亿美金。
可以说,不懂资本的漫威,让资本家给玩儿了。
整个公开上市的操作,佩雷尔曼不仅没有亏损,反而最终落袋8200万美金。
破产之后的漫威,最后自己曾经入股的玩具公司ToyBiz吞并。
不过总算还有一点好事发生。
1998年3月,漫威奇迹般地把《蜘蛛侠》的电影版权救了回来,然后以1000万美金的价格重新授权给索尼公司。
IP授权成为漫威最大的业务板块,合作电影也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但漫威的利润分成占比只有2%-10%,漫威不满足于此,希望能独立制作电影。
但是,在02年的时候,徐良就把漫威收购了。
但从漫威这一路发展下来可以看出。
除了最核心的漫画出版,还包括动漫、周边开发、版权收入、电视剧和电影制作五大业务板块。
不过被徐良收购前,基本微缩的只剩下动漫和版权了。
被他收购后,除了重点发展的电影业务,徐良又投资陆续把这些业务都找了回来。
作为经历了互联网大爆发年代的他,当然不能放过互联网业务。
所以,漫威被收购后三年,也就是05年的时候,正式成立了‘漫威网站’。
内容以动画、漫画和游戏视频为主,兼顾二次元、音乐等内容。
发展路线基本走的是国内B站的路子。
到现在,漫威网站已经有2100万注册用户,近70万个视频,以及上万部不同的漫画。
可惜跟所有视频网站一样,漫威网站也在亏损。
不过,动画制作、周边开发、电影制作都盈利了。
尤其是电影业务,已然是漫威的王牌业务,去年雷神和黑寡妇加起来创造了近8亿美元的票房,以及近3.9亿美元的净收入。
但今年一季度,因为没有影片上映,收入虽然有,但都是去年圣诞节上映的雷神在全球的电影票房。
再就是周边。
随着一系列超级英雄电影的火热上映,漫威周边部门也设计出了一系列玩具、贴画、卡片,通过华夏那边的代工厂完成生产后,又通过万代艾回、沃尔玛、富华超市等终端机构,在全球各地销售。
今年一季度,漫威拿到了1.4亿美元的周边收入,同比去年增长了34.6%。
(本章完)
https://123vxw.cc/html/23160/23160058/1143256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123vxw.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123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