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我的1999 > 第1252章 戴氏三兄妹

第1252章 戴氏三兄妹


徐良找了个角落坐下来,雷俊、李泽湘也迅速走了过来,开始汇报各自的战果。

大家今天晚上的主要目的就是挖人。

“我刚刚跟苏姿丰女士接触了一下,她现在是飞思卡尔的CTO,可能瞧不上咱们这座小庙。”

李泽湘语气颇有点失落。

徐良虽然也有些失望,但心里也有所准备。

“不来就不来吧,昆仑也不一定就适合她。”

雷俊继续道:“我刚刚碰到戴氏三兄妹中的妹妹戴伟立,她想跟我们合作,成为昆仑手机的芯片设计供应商。”

戴氏三兄妹在业界名气不小,全都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而且也基本都扎堆在芯片领域创业,且个个成就不凡。

大哥戴伟民在1995年创办了思略科技。

后来以1.35亿美元的交易对价,把公司卖给了EDA软件三巨头之一的Cadence楷登电子。

2001年回国在魔都创办了芯原股份,创业方向是芯片IP,算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后来还成为了国内芯片IP第一股。

二哥戴伟进创办的公司,先是以5亿美元的价格被楷登电子收购。

后面又在2007年二次创业,创立了GPUIP企业图芯。

主要做图像处理器IP授权。

华为海思推出的四核架构处理器“K3V2”,用的正是图芯的GPUIP,未来这家企业也会被芯原收购。

三妹戴伟立与印尼华裔丈夫周秀文,在1995年一起创办了Marvell美满电子。

并于200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主要做储存芯片设计,市值巅峰曾达到六七百亿美元。

根据统计,三兄妹一共做了6家芯片公司。

其中两家上市,三家被收购,还有一家正在发展,成功率高的简直不像话。

算是华人芯片领域的创业精英。

徐良虽然没见过他们,但也听过他们的名字,有一定的了解。

雷俊继续道:“美满电子以设计储存芯片起家,巅峰时期一度占据全球60%市场份额。

虽然这两年有所下降,但依旧是行业大玩家。

为了开拓新业务,他们开始研发处理器芯片,目前已经签约成为中移动OMS计划的的芯片设计合作伙伴。”

“OMS?”徐良问道。

雷俊:“听说良心手机和海信手机都有意加入OMS计划。”

徐良恍然,中移动的OMS计划,他听陆琦汇报过,左右不过是一个换皮操作系统而已。

迟早要凉。

不过美满电子却可以借机打入华夏市场。

徐良目露思索,如果昆仑半导体能成功收购戴氏三兄妹的产业,到是可以填补自身不少短板,大大缩短发展时间。

“她人呢?”

雷俊:“看您太忙,已经走了。说改天再来拜访。”

徐良点了点头。

昆仑手机想要对抗苹果,搞不好还要借助这家公司的帮助。

昆仑工业北美分公司总裁卢正雄汇报道:

“我这边和伯克利化学系终身教授杨培东聊了一下,他是纳米材料方面的顶级专家。

不过我们企业不涉及材料这一块儿,不好招募他。”

这人可是纳米材料领域的顶级大牛。

1993年获得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学士学位。

1997年获得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1999年进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

2001年至2004年连续获得美国阿尔弗雷德·斯隆奖。

2003年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列入世界100位顶尖青年发明家。

2004年获得美国材料学会青年科学家大奖,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人。

2007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沃特曼奖。

1971年出生的他到现在还不到四十岁,但已经荣誉满身。

可见其有多牛叉。

“老卢,这你就错了。杨培东不只是纳米材料领域的顶尖科技学家,还擅长纳米电子学,我们昆仑工业有能源事业群,跟他专业相当对口。”

卢正雄讪笑,“关键是我们无法提供顶级的科研环境,有些科学家对这个很看重,想拿诺贝尔。”

徐良叹了口气。

卢正雄说的也是现实问题。

昆仑工业集团虽然在他持续不断砸钱的情况下,已经是华夏最顶级的工业集团,放到全球也是行业前列。

但底蕴太薄弱了,跟美国这些顶级大学,以及IBM、英特尔、微软等顶级公司确实不能比。

关键是,很多顶尖的科研设备,西方是对华夏禁运的,你有钱都买不到。

“他留在美国大学里,长远来看,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上一世中美贸易战开始后,老美眼看传统手段不管用,开始无所不用其极。

对全美的华人科学家进行审查。

那些跟华夏国内科研机构有关系的顶级科学家,要么彻底跟东方切割,要么被FBI抓紧去。

白色恐怖下,所谓的科研环境完全就是个笑话。

雷俊不明白他的意思,笑道:“人各有志,自己的选择就得承担后果,好坏都与旁人无关。”

徐良笑着点了点头。

如果不是昆仑工业集团严重缺乏顶级科学家,徐良才懒得管别人怎么选。

只是现在国内的人才还没成长起来,为了公司的未来,他不得不尽可能多的吸收硅谷华人科学家。

哪怕对方不愿意回国,只要能加入昆仑工业的硅谷实验室,也能榨取一定的价值。

晚上九点左右,整个宴会便散场了。

回到家。

海伦还没休息。

“怎么没睡?”

“这不是等你吗。”

徐良来到她身边坐下。

女人很自然的靠到了他怀里。

“今天的晚宴怎么样?挖到你想要的人才了?”

“都是一些在各行各业声名卓著的人物,让他们放弃现有的事业跳槽,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总要周旋一段时间,才能开花结果。”徐良道。

“要不要Facebook集团收购一家芯片公司?”

她也清楚昆仑工业在芯片方面的困境。

徐良略作思索后,“不需要,顶尖的芯片设计公司不便宜,跟Facebook未来的企业发展战略也无法形成有效配合,意义不大。”

Facebook集团的未来战略是成为世界顶尖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社交娱乐帝国。

所有业务,包括并购和重组都要围绕着这个目标前进。

芯片显然并不在其中。

不过,她这句话到是提醒自己了。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芯片将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的王冠。

顶尖的芯片公司,英特尔、AMD、高通等都很难谋划。

但这时候市值还不到百亿美元的‘英伟达’确实一个不错的目标。

现在的它还只是一家看似普通的GPU公司,但随着AI时代的到来,其市值曾一度超过苹果公司。

如果把它拿下来,那怕不是全资收购。

将来也能缔造一家类似‘海伦·徐’分支的强大家族。

不过这支家族应该怎么构建,还要破费一番思量。

起码现在他并没有合适的人选。

单纯的漂亮女人,即便有他的支持,也很难守得住上千亿美元的资产。

所以,他需要寻找一个类似海伦、亚历珊德拉这种背后有强大家族的女人结合。

当然,这也会让联姻的家族,觊觎徐氏的资产。

但满足一家的要求,永远比满足周围无数家族更容易。

只要等徐氏家族第二代们成长起来,再通过不断联姻扩大社交圈,家族也就稳固了。

最后,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不能死。

只要他活着,徐氏家族各大分支都能顺利扎根发展。

他死了……

死都死了,什么都无所谓了。

“你在想什么?”

看他不说话,海伦问道。

“再想下一步我们徐家该怎么发展。”

海伦饶有兴致道:“有想法了吗?”

“有没有兴趣做‘贝莱德’的大股东?”

“贝莱德?哪家收购了美林资产管理业务的华尔街机构?”

徐良点了点头。

“为什么是它?花旗、大摩、美林、高盛不都是很好的标的吗?”

“很简单。你说的这些,除了高盛都会被这次次贷危机重创。贝莱德不同,作为纯粹的资产管理公司,它靠着管理费和分红创造收入。

所以资产池中没有巨量负资产。

我们的投资会更安全。”

还有一点徐良没说,次贷危机的爆发,深刻改变了美国的金融模式,导致很多投资机构和无数投资人不再信任华尔街的投行。

他们把资金更多的投入到低风险的指数基金和债券基金。

这造成了资产管理机构的迅速发展。

不管是贝莱德,还是先锋领航,都迅速成为管理资本数万亿美元的资本巨头。

惊人的资金量,让它们成了华尔街新的统治者。

甚至银行都不得不向资本管理巨头旗下的货币基金寻求流动资金支撑自身业务。

(本章完)


  https://123vxw.cc/html/23160/23160058/1143256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123vxw.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123vxw.cc